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本網記者就近幾年來我國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角色轉變以及女性權益保障問題隨機采訪了幾位前來參加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男委員,請他們從男性的角度說一說女性地位的轉變。
以下是部分問答摘錄:
1.您覺得過去這幾年,我國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是否有轉變?如果有,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在歷史上是絕對的夫權社會,民國的時候婦女開始得到解放,新中國成立以后,婦女的地位大大得到提升。近五年、十年的轉變,也要分地域來看,比如城市里的婦女地位還是很高的。像我們家,和我認識的一些知識分子家庭,女性的地位那是相當高。大事我決定,小事夫人決定,但是我們家基本無大事。因此,知識分子家庭的女性受尊重程度還是很高的。
徐洪剛,全國政協委員,濟南軍區某紅軍師政治部副主任:
鑒于我所在部隊的性質,女同志比例不是很高,她們多集中在文秘、醫護以及通訊保障崗位。雖然占的比例不高,但是她們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另外,對我們軍人來說,家里的另一半都是我們家里的頂梁柱。我們平時都一心撲在部隊工作上,在家里基本都是“甩手掌柜”,孩子的生活學習、照顧老人等工作都由家屬來承擔,同時家屬還有自己的工作職責。所以說,軍嫂其實也為我們軍隊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施杰,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這幾年隨著社會發展,社會文明程度越高,女性的地位也隨著越來越高了,我覺得有時候女性地位比男性還高。新時代的女性早已不再是整天圍著鍋臺、圍著丈夫、圍著孩子轉的角色了,她們有能力、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除了一些重體力勞動和因為身體差異而不能介入的行業以外,其他所有行業都有女性參與。我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男女比例基本是一半對一半,高層管理人員中的比例也是如此,我們主要合伙人當中有一大半都是女性。
管飛,全國政協委員、錦繡集團董事局主席:
目前,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還是挺高的,全社會也比較關注女性權益。我注意到全國婦聯還提出了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所在的企業,女員工占到80%,她們的收入和男員工都一視同仁,有些甚至還比男員工高。
朱建民,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化學董事長:
雖然現在男女出生比例不是1比1,但女性一直都是半邊天。我所在的企業中女員工一直占三分之一,這些年她們在能力和素質方面都有所提高。我們企業的女員工享受國家規定的一切待遇,而且我們這里的主要管理人員中,女性占到將近三分之二。
2.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觀點認為,既然男女平等,那么就不應該在退休年齡上有男女差別,不必規定女性55歲退休,男性60歲退休,應該一視同仁。您對此怎么看?
李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男女是不可能完全平等的。男性和女性在生理條件、社會預期以及個人要求方面差別都比較大,不加區別地說男女平等、男女要一樣是不對的,因為男女本身就很不一樣。目前,男女同工同酬基本已經實現,但是在職和退休的待遇在有些領域還有差別。我們最初規定讓女性先退休是出于對女性的保護,因為工人階級大部分都是體力勞動,女性年齡大了以后可能吃不消。但是現在經濟社會情況復雜了,很多領域女性都不按這個要求退休了,我們社科院很多女性院士55歲以后都還在崗,沒有退休。
施杰,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現在女性都上太空了,退休年齡與男性一致自然是可以納入考慮范圍的。只要女性身體條件允許,這沒什么不可以。不過,我同時也聽到一些女性的聲音,她們希望早點退休,能夠回歸家庭,可以幫忙照顧第三代,也算是為社會繁衍做貢獻。所以,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個人意愿來考慮。
朱建民,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化學董事長:
女性生育后大概有三五年的時間不能專注于工作,她們的工作時間已經算是少了幾年;同時,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不應該讓女性先退休。在我們企業,一般都是到60或65歲再根據其工作性質和身體狀況進行考慮。
3.這兩年網絡上有一種呼聲,說女性有自己的節日,但是男性沒有,希望能設立一個男人節。您覺得有必要嗎?
施杰,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我覺得現在男女已經平等了,沒有必要刻意設立一個節日來顯示平等。現在的節日已經很多了,沒有必要增設。
管飛,全國政協委員、錦繡集團董事局主席:
現在不是有父親節嗎?至于沒有當父親的就讓他們積極努力當父親吧。女性過節的時候男性也應該積極參與。現在節日有點多,也成為很多商家的噱頭,有個三八婦女節就很好了。
朱建民,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化學董事長:
在家庭中,女性付出更多。給女性設立節日是對她們的一種尊重,女性過節那天應該也給男士們放半天假,讓他們陪女同胞過節。
4.您覺得目前哪個女性群體需要得到更多關注?
李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我覺得農村婦女很值得關注,她們很辛苦。農村不少男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上有老下有小,整個家庭只有婦女全部操持,比在外面打工的男人們辛苦多了。目前,社會對這部分人沒有太多關注。
(記者 馬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