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明權 |
譯題一:Modern Etiquette: Travel in the 21st Century
翻譯從概念上講既是結果也是過程。在翻譯過程中,理解成了翻譯的前提,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理解英語往往難免這樣那樣的困難,有些困難構成了翻譯的陷阱,值得譯者給與特別的關注。在譯題一中,首先我們遇到一個小小的問題,the middle seat arm rests到底是“中間的座椅扶手”還是“座椅中間的扶手”,這個問題與英語中心詞的多重修飾語有關,必須慎重對待,結合語境我們知道這里是指后者,即飛機上兩位乘客座椅中間共享的那個扶手。接下來,marathon talker是一個比喻,網友給出的翻譯包括:“喋喋不休(講話的人)”、“滔滔不絕(講話的人)”、“健談者”、“馬拉松式的侃爺”等。最后一個似乎涉嫌性別歧視,說不定遇到的是一位侃媽呢(開句玩笑)。這里理解不成問題,鑒于本期的主題,我就不多說了。下面我們遇到一個典型句型,and there are few situations more primed for stress these days than travel -- especially air travel. 在這里Few…more…構成了雙重否定,容易譯成相反的意思,翻譯時必須給與特別的關注,意思是“很少有比這些旅行更…”。有幾個網友的翻譯是錯誤的,例如: *而現如今旅行尤其是空中旅行則是緩解壓力的為數不多的好方法之一。 *而如今的旅行往往沒充滿壓力,尤其是坐飛機旅行。 *這些天來,最敏感的話題莫過于旅行了------尤其是空中旅行。 *與其說最初的不文明和粗魯是由于壓力產生的,不如說旅行尤其是空中旅行也產生了這種現象。在同一句中,the product of stress,也要注意,它說的意思是壓力造生粗魯無禮。具體翻譯可以看下文筆者的拙譯。最后一段,理解的問題不大,網友對on top of 的理解都是正確的,那就是“除…之外”。至于“reduced or no meal service”,應該是指航空餐上的偷工減料甚至取消供應這件事。
筆者的譯文(僅供參考):
現代禮儀:二十一世紀的旅行
乘飛機旅行,真不知道座椅中間的扶手到底歸誰所有?12E座有位乘客喋喋不休跟你說話,又該如何脫身呢?假如有個孩子仰著天使般的面容,卻不斷踢你的座位,你又打算如何行動呢?粗魯無禮常常是壓力(過大)造成的,現在旅行差不多成了最易產生緊張情緒的場合了—空中旅行更是如此。曾經精彩刺激的空中之旅,如今已成了對耐心的考驗,有時考驗的甚至是耐力。旅行者現在除了面對航班延誤或取消、飛行焦慮、狹小的座位、航空餐分量減小或取消供應,還需面對嚴格的安全檢查。
譯題二: Tiger Woods press conference: at last, a glimmer of sincerity
But for Tiger Woods, it seems, the past four months were all about arriving at this moment.
在譯題二中,正確理解報道該事件記者的態度很重要,雖然英語媒體一貫強調客觀公眾,但在原則性問題上,立場還是明顯可以感受到的。從本文的用詞上,能看到記者對“老虎”真誠道歉這一事件的欣喜之情。這一點涉及到對a glimmer of sincerity和the ring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的理解和翻譯,所以這里沒有反諷的語氣,翻譯也要避免反諷的語氣出現。大部分網友的處理是正確的。另外,a glimmer of sincerity訴諸視覺感受,是說伍茲的行為“誠光閃現”,而ring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則是訴諸聽覺,是說他的話“情真意切”,不像此前二月份的道歉那樣被媒體批評不真誠。這一段文字的第一句話中的兩個形容詞也頗值得注意,sordid一詞和隱含批評了那些對伍茲性生活細節的丑惡臆想。Collapsing一詞則把伍茲性丑聞說的很委婉。有網友在翻譯時,把sordid speculation翻譯成“無端猜測”是不對的,盡管記者不贊成猜測,但伍茲的丑聞是事實,媒體的猜測后來都已得到證實,何來“無端”呢?再者,collapsing life也不是說伍茲的生活在丑聞傳出以后開始崩潰,就是指他此前所過的糜爛生活,如上所述只是說的委婉些而已。第二段只有短短一句話,但“were all about arriving at this moment”卻不好理解,因此網友的翻譯也差別很大。這里與背景的省略有很大關系。在伍茲傳出丑聞之后的四個多月里,他時刻都在等待機會復出。因此,arriving at this moment不是在“這一刻到達(目的地)”的意思,而是說伍茲過去四個月里一直在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整句話說的是,“伍茲在過去四個月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等待這一刻的到來。” 在第三段中,(he) called them friends 有網友翻譯成了“稱兄道弟”,從此處看似乎有點過,但網上有報道說:“He said many of the reporters in the room he considered to be his friends, calling on them by their first names and referring to one as "bro." ”結合這一點確實可謂“稱兄道弟”了。有一部電影說到友誼時說:女人是friends(朋友),男人是buddies(兄弟),結合中國文化,男人之間交朋友可不就是稱兄道弟嗎?這一段兩次用到了acknowledge,但意思不同,第一次是感謝,第二次是承認。“Golf feels fun again”這一句的意思應該是說伍茲重新找回了打高爾夫球的樂趣。
筆者的譯文(僅供參考):
“老虎”伍茲新聞發布會:終于看到了真誠
從“老虎”伍茲糜爛生活的傳聞第一次傳出以來,四個多月過去,世人一直期盼他召開記者招待會真誠道歉,在星期一美國名人邀請賽上,伍茲的道歉終于滿足了人們的愿望:坦誠、公開,而且最為重要的是,他的話至少聽起來情真意切。但是,對“老虎”伍茲而言,整整四個月的時間,他似乎都在為這一刻的到來而努力。這一刻,讓體育記者們震驚,伍茲對他們直呼其名,稱兄道弟。這一刻,伍茲沒有咆哮粉絲們,任由他們在自己熱身賽上“咔咔”拍照,而且笑容滿面,感謝球迷的支持。這一刻,就在伍茲經歷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情感煎熬時,他坦言高爾夫“又給他帶來了樂趣。”
譯題三: In social dealings, being older is being wiser
It turns out grandma was right: Listen to your elders. New research indicates they are indeed wise - in knowing how to deal with conflicts and accepting life's uncertainties and change.
在譯題三的標題中,being older is being wiser,用了兩個形容詞的比較級,并且把being older和being wiser畫上了等號,突破了西方人不敬老人的傳統。至于翻譯,并非很難,說得就是“越老越智慧”,至于要不要翻譯成“姜還是老的辣”,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在當前語境下,筆者認為沒必要這么過火,因為這是對一項研究成果的報道,并非文學寫作。有了這樣的理解,文中第一句的翻譯同樣可以這樣處理。“Listen to your elders”似乎也不一定非要和漢語的諺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掛鉤,因為在漢語中,這一諺語現在大多帶有戲謔的含義。看到social wisdom,使我想起了3月8日那一期英譯漢中涉及的social media一詞,看網友的評論中,贊成譯成“社會媒體”的占多數。翻譯有時候真是難以判斷,我還想到了New Yorker這本雜志的譯名問題,國內現在大多把它譯成《紐約人》,但海外華人很多親切的叫它《紐約客》。回到本題,這里的social wisdom在網友中的翻譯也很不同,有一位網友意譯成了“處世之道”,也是頗為費心了。至于“values differ”可以處理成漢語的詞組,翻譯成:“(認識到)價值觀的差異”。最后,有網友擔心,being able to operate a TV remote這句話不能直譯,問題出在哪里呢?實際上,這句話說的是兩個極端,一個是知識異常豐富,另一個是知識極度貧乏,但這都不是社交智慧的本質,社交智慧的本質是處理糾紛的能力。不過,倒是有一些老人(甚至年輕人)真的不會使用設計的越來越復雜的電視遙控器。下文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抄錄下來,供大家參考:Senior citizens have difficulty sometimes using a TV remote control. Typical TV remotes feature a ton of tiny buttons, all thrown together with little rhyme and reason. (One wonders what their designers were thinking ?) So it may be hard for seniors to figure out the buttons, not to mention finding them.
筆者的譯文(僅供參考):
在社會交往中,越老越智慧
事實證明奶奶說的對:遇事要聽老人言。新的研究表明,老人的確是睿智的—他們知道怎樣處理紛爭,懂得世事無常的道理。社交智慧不在于擁有很多知識,不在于會不會使用電視遙控器,而在于處理爭端的能力。由密執安大學Richard E. Nisbett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老人比中青年人更多地認識到價值觀的差異,承認不確定因素,接受時過境遷的事實,并肯定他人的觀點。
專家簡介:
張明權,安徽省固鎮縣人,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英語語言文學碩士,上外博士課程班進修。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和翻譯學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出版譯著兩部,發表其他文章20余篇,有大量翻譯實踐經驗,翻譯總字數接近200萬。Email: mqzhang@ujs.edu.cn。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編輯:蔡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