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文學翻譯必備的工具書
[ 2006-03-18 12:51 ]
章克標先生的《翻譯難》一文,其中談到"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所有的藏書,全都被毀滅,片甲不留,我翻譯所用的工具書,有很多字典、辭典、參考書、百科全書之類,工作遇到問題,就可查看,得到解決。人的知識有限,翻譯離不開好辭典和各種參考書,這些都沒有了,只好歇手。所以我是很明白翻譯的難處的"。對此我深有同感,搞文學翻譯這活兒確實需要許多工具書輔助才能較好地完成。
就以我譯英美文學作品的經驗來說,除了盡量配備英漢、法漢、德漢和俄漢等多種雙語辭典之外,以下幾種工具書也是必不可少的。
《新韋氏國際英語大辭典》(第三版)(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有些西方作家喜用冷僻古奧的詞匯,如俄裔美國作家納博科夫就是其中的一位。布里
恩·博依德新近寫的《納博科夫傳》中收有一張納氏坐在沙發上審視這部碩大的辭典照片,無疑他是在挑選適合自己心目中的詞匯吶。譯他的作品就非有這部十來斤重的大辭典不可。這第三版比較特殊,主編菲利普·巴布考克·戈夫博士打破常規,盡量收集了前兩版不收的和新近流行的大批詞匯,60年代初出版后曾受到一些思想較保守的辭書編纂家的貶斥,而實際上它經過時間的考驗卻對讀者十分適用。我有幸在1964年花了50塊錢(當時我的2/3月薪)買到了一部影印本,80年代起譯納氏的小說就真派上了用場。我的經驗是凡是別的辭典上查不到的詞匯,十有九個能在這部收錄齊全的辭典中找到。
《牛津引語大辭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西方作家常在作品中摘引經典名作的語句而并未交代出處,譯者就得利用這部辭典了。譬如,我不是基督徒,雖讀過《圣經》,卻記不住每句出于何處。近譯一本書時遇到"a pillar of a cloud"和"a pillar of fire"這兩個詞組,覺得像是出自《圣經》,一查這部辭典,果然是出現在《舊約》"出埃及記"第13章第21和22句:"日間耶和華在云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間云柱,夜間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這樣就可以在譯文中加個注解,一清二楚。又如在譯另一本書時見有"canst thou notminister to a mind diseas'd……"這一名句,不敢貿然就譯,經查這部辭典的索引"minister"欄目,原來是莎翁《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中麥克白的一段道白:"你難道不能診治那種病態的心理……",遂注意引用了朱生豪的譯文,無須再重譯。看起來好像我熟諳莎翁的劇作,記得出處,隨手掂來似的,其實我哪兒有錢鐘書先生那樣非凡的記憶力,據聞甭管你請教什么典故或名句出處,錢先生都能當場告知你到哪本書哪一章去查找,保險找到。我呢,則是全靠這部寶庫般的詞典幫的忙。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現在有了中文版,查找各種疑難問題十分方便,無須贅述。
除此之外,我的書架上還有《布留沃英文成語與寓言詞典》、《文學著作角色人名字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戲劇卷)、《希臘羅馬神話詞典》、《宗教詞典》、《外國音樂辭典》、《20世紀外國文學辭典》、《美國名人詞典》、《美國俚語大全》、《美國口語詞典》和《蘇聯百科辭典》等等。馮亦代先生贈的原版《電影辭典》、李景端先生贈的譯林版《當代美國文學詞典》和《當代法國文學詞典》、董樂山學長所贈他主編的《英漢美國社會知識小詞典》,在我翻譯過程中都起過很大的幫助作用。盡管如此,仍嫌不夠,譬如納氏的《微暗的火》中提到一位叫Thormodus Torfaeus的人,我遍查各辭書,還請教過幾位學長,都未能找到答案,不知此公為何許人,只好在譯稿上遺憾地加了個"不詳,待查"這樣蹩腳的注解。
以前我每月都要去北京圖書館跑一趟,利用那里的參考閱覽室豐富的寶藏。前年不慎腿部骨折,再加年邁,跑不動了,只好依靠自己手邊的工具書譯書。日前逛書店,見到《綜合科技大詞典》,價格不便宜,心想當今科技日新月異,說不定哪天譯書時將遇到科技新詞匯就可用之。老伴屠珍在旁鼓勵道:"你少抽幾包煙,不就買下了嗎?"一跺腳,我買下了。
拉拉雜雜寫來,歸根結蒂,還是章克標先生那句話:"人的知識有限,翻譯離不開好辭典和各種參考書"。本文中推薦的若干辭書供譯苑中青年一代譯家參考,興許會有點助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