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Language Tips> Columnist 專欄作家> 津津樂道
分享到
|
杜爭鳴 陜西西安人,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翻譯實踐,教學與研究,語言教學法研究。主講英漢對比研究,高級筆譯,高級口譯等研究生與本科生專業課程。在國內外出版專著、譯著及論文約60種。主要代表作有《翻譯策略與文化》,《英漢互譯原理與實踐教程》,《自然英語學習法》,Jimmy Du's Essential Chinese, Chinese Language Demystified 等。目前為英國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特邀中國圖書組稿編輯與主編。 |
2016與2017新舊年交替之際,國內各主要媒體都發表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年賀詞,而國際廣播電臺(CRI)和中央電視臺(CCTV)也都同時發布了其英文版本,兩種譯文也不盡相同,從而引起了翻譯圈的興趣。就此,我僅以“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兩種不同譯文為例,談一些個人的隨想,不當之處還希望譯屆朋友們批評。
習主席這句話的原文是:
只要我們13億多人民和衷共濟,只要我們黨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CRI:
So long as the 1.3 billion people pull together in forging ahead, the party stands identified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nation remains mobilized for brand new endeavors, we will surely accomplish the Long March of our generation.
CCTV:
Only if the 1.3 billion-plus people work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the Party always stands with the people, and we roll up our sleeves and work with added energy, can we succeed in the Long March of our generation.
兩種不同處理方式差異本質上在于是否需要保留原文表達法中的生動、具體的形象,即翻譯在什么情況下應該保留具體形象?又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超越形象?我們要全面的考量很難繞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原語與目標語傳統語言文化中的形象思維是否有使用傾向上的差異?
對此,就英漢兩種語言的傳統來說,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屆多年來已經有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基本共識:雖然在傳統的寫作中——尤其是文學性寫作中追求具體形象的表達是共同的追求,但總體上相對來說漢語對具體形象的運用重視程度更高,形象性表達(包括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段)運用的比例更高。也正是由于這個語言傳統的差異,中國人自古重視修辭而在很長時間內沒有語法研究體系,對形式邏輯也沒有西方英語國家重視。關于這一形象語言使用的差異,我們可以從非科技類中英文章或中譯英文本對照中看到。就我們在這里所討論的翻譯來看,在CRI和CCTV兩種譯本中,前者放棄翻譯“擼起袖子加油干”中的具體形象,靈活地翻譯為mobilized for brand new endeavors也就是考慮到了這種傳統思維的差異。
那么,是不是說CCTV的譯文低于CRI的譯文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又涉及到了有關翻譯形象性語言的另一個方面,即任何一種形象的語言既可能有民族語言傳統的個性,又可能與其它語言文化傳統中的形象有共性。對此,我們可以從直覺判斷,“擼起袖子”這個具體的形象未必具有很強的民族文化特有性,而應該具有很大的跨語言文化共有性。原因很簡單:人類需要穿衣,也需要工作,認真投入或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時往往需要“擼起袖子”。對此我們也可以從主要英美詞典中證實,即“roll up one’s sleeves”這一短語的意思與中文表達的意思一致。
由此可知,就這一個具體的翻譯實例來說我們很難判定兩種譯文的高下。前者根據兩種語言文化的一般差異而遵循的一般規律,可以看做在中譯英時盡量考慮適當降低形象性修辭的使用率的一個具體處理方式;而后者在這一具體形象具有跨語言文化共性的前提下盡量保留原文的表達方式,從而使譯文與原文更加貼近。
由此引出的問題是:總得來說不同的譯文究竟有沒有高下之分?對此,我的考慮是:有!但是評價一種譯文的優劣只是抽取單個的詞語或句子的翻譯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對一個具體的語言現象的任何一種翻譯都可能存在兩種可能,即:表面上好的譯文可能是在沒有原則指導下的偶然碰巧,而不好的譯文也有可能是雖有原則但由于偶然疏忽而造成的暫時性失誤;同時,有正確的理念與原則指導的譯本即使可能個別語言現象的翻譯看上去不怎么好,在其總體語篇框架中具有其合理性,而缺乏正確理念與原則指導情況下即使個別語言翻譯看上去很好也未必與其總體風格相適應。當然,這樣說并非為了避免對兩種譯文做直接的相對性評價,而是提醒“譯路同行”的朋友們能夠在評價翻譯適宜性時考慮地更加周全。
考慮到翻譯只要有可能就要同時忠實原文意旨和語言表達方式,我們可以說,CCTV處理方式更加合理一些。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翻譯不同類型的文本一般都有相應的原則性傾向,同時考慮其背景。這一點具體說來就是:經典度越高或重要性越大就越傾向于對具體的語言形象采取盡可能直譯的方式,而通俗性、娛樂性越強就越傾向于采取變通、意譯的方式。因此,我個人認為:即使CRI的譯文(mobilized for brand new endeavors)在考慮總體翻譯規律的原則方面有其理據,但CCTV譯文相比之下更加適宜。原因就是,這個語言表達方式此處出自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口,而且是在十分重要的場合,在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受到世界矚目的時刻,具有較重要的意義。
當然,不同的翻譯往往還涉及譯者所處的地位或語境,其中還涉及到不同文化在國際話語體系中的權重(話語權)。處在中國話語對外傳播的語境中,自然就會更傾向于傳統意義上的“真實”(直譯),盡可能保留中文原有的特色,即對目的語而言的可能“異化”。但是,如果譯者處于英語語境中,就更傾向于從接受一方的角度做出符合目的語語言思維傳統的意義,即轉換為“地道”表達方式的“歸化”方式。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美聯社的譯文中看得很清楚,在其譯文中,“擼起袖子加油干”則完全被省略了。由于這個問題又屬于另一個層面,我在這里就暫且不談了。
最后,我再從前面說到的對具體譯文高低的評判也需要考慮整體的這一原則上來,并且從這一原則出發來考慮一下CCTV對“卷起袖子加油干”的處理是不是唯一選擇。這似乎還不能做定論。至少就我看來對這個句子本身所包含的“卷起袖子”和“加油干”這兩項的關系還是可以有合理的處理方法。對此,我個人意見是:前者是方式,后者才是關鍵目的,即二者也并非一種等量齊觀的并列。所以,我個人認為此處倒是可以遵循英語思維習慣考慮以下處理方法:
1) work harder with our sleeves rolled up;
2) put in more efforts in work with our sleeves rolled up.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
(作者:方柏林、張明權、杜爭鳴 編輯:馬文英)
分享到
電話:8610-84883645
傳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tips@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