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07年9月,在公安邊防部隊呼和浩特指揮學校,教官糾正學員的跪姿射擊動作。 內蒙古、吉林、河北等8個省區市的公安邊防部隊新入伍的576名高校畢業生,當時正在公安邊防部隊呼和浩特指揮學校接受為期四個半月的集訓。 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清華大學電子系本科生劉培今年選擇前往海軍潛艇作戰部隊,成為清華近年來第一個前往潛艇部隊從事基層指揮工作的畢業生。他是清華六名應征入伍者中的一員,也是全國十二萬余高校應屆畢業生入伍大軍中的一分子。
當二00五年剛開始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生高明告別校園進軍營制造的轟動效應,今已難尋。與高明兩年后重返校園不同的是,劉培等人將長期扎根軍營,在部隊建功立業。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說,本次十二萬名大學生入伍“是歷史的重復,更是時代使然”。他撰文回憶起解放軍歷史上有過三次知識分子或學生大規模入伍,帶來的都是軍隊人才隊伍建設上的大發展。
第一次出現在延安時期。大批知識分子投奔延安,帶來延安文化建設的一次躍升。據統計,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二年底,有十萬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沖破重重障礙投奔延安,出現“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之勢。
第二次是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為了適應軍隊建設的需要和改善部隊官兵的文化構成,國家動員數萬名大學生進軍隊,不僅提高了部隊的整體文化素質,同時也保證了一些技術軍兵種順利組建成軍。
第三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了更好地完成建設機械化軍隊對軍官素質的需要,從一九八三年起,連續三年從地方大學批量招收畢業生,補充到基層軍事指揮崗位上去。當時人們習慣稱之為“學生官”。
公方彬表示,與前三次大量吸收知識青年入伍相比,本次招收大學生入伍,與其說是軍隊建設的特殊舉措,不如說是國家與軍隊建設發展到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據了解,除少量急需專業應屆大學畢業生作為干部特招入伍以外,今年是中國軍隊首次大規模從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中直招士官。
實際上這一大好局面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大學生兵員數量與政策直接相關。二00一年九月,修改后的《征兵工作條例》正式頒布實施?!稐l例》規定:依法可以緩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學校就學的學生,本人自愿應征且符合條件的,可以批準服現役,原就讀學校應保留其學籍,退伍后準其復學。這一年,各地在校大學生有兩千多人獲準應征入伍。
二00八年二月,國防部征兵辦公室發出通知,要求認真做好各級各類院校的征兵普查工作。二百三十二萬三千名潛在征集對象納入兵役機關視野。充分考慮升學和就業的影響,仍有一百四十四萬名各類院校應屆畢業生可以應征。
二00九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將由政府補償大學讀書期間的相應學費,代償助學貸款,每年最高可達六千元,總金額可達二點四萬元人民幣。大學生服義務兵役期間,在選取士官、考軍校、安排到技術崗位等方面,還可按規定享受優先。一些高校畢業生把參加預征當作就業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與二00一年相比,二00九年征集大學生入伍年度總量擴大近六十倍;即使與二00八年相比,也增加了兩倍。許多高校老師認為,現在大學生投身軍營,除了理想還有長遠發展等現實考慮,更成熟也更理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徐艷國處長認為,大學生只有更多地了解國情,了解社會,了解實際,才能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因為在這些工作中他們也受到了鍛煉。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