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冰說,高級職員不是非要打領帶,穿西裝,拎著筆記本。
|
董冰,清華大學在讀博士生,辭職前是清華大學黨委保衛部副部長,校保衛處副處長,享受處級干部待遇,在北京有房有車,前途沒有任何擔憂。但是,他選擇在蘇州修電動車。
如今,董冰蝸居在蘇州一間8平方米的出租房里,每天騎著花30元錢買的自行車奔波在蘇州的大街小巷。他的房子被抵押了,創業一旦失敗,他和母親或將居無定所。董冰在“逆向而行”。
他說“北大學生賣肉”是被動的,“清華博士修車”是主動的,他沒有給清華丟臉。面對質疑,他說打出“博士”的招牌,不是炒作,是資源合理利用,他認為,捧他的是媒體,殺他的也是媒體。博士修車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對話博士生一
生存模式不成立了 決意辭職
記者:從清華辭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董冰:2001年,我把父親接到北京一家醫院換腎,我記得特別清楚,由于醫院的問題,父親在治療中突發心臟病去世了,我連與父親最后的交流機會都沒有,成為我終身無法彌補的遺憾。
盡管后來經過三年的官司,終于讓醫院承認了錯誤,但是對于父親和母親,這種傷害已經難以修復了。在那時候我們全家差不多還有十多萬的外債。
2004年7月份,我加班到晚上看到一個文件,意思就是我這樣的干部如果繼續讀博士就只能拿一半的工資了,當時我的工資是6000多元,交完稅后是5000多元,除了給家里補貼以及定期還債外,還有房貸和自用等,平時自己根本沒有攢下來錢,這樣如果我讀博士的話,我就要自己倒貼錢了,我的生存模式就不成立了,我必須要考慮另外一條路了。那就是創業,當時我就決意辭職。
記者:是不是可以說是你父親生病的原因導致了你的辭職,如果學校方面給你更多的照顧是否可以改變主意?
董冰:或許父親只是一個因素,但是我還是認為是我的性格所在。后來學校是允許我在職讀的,校領導也專門找我談話,希望我讀書畢業以后能留下來繼續工作,但是我的性格決定了自己的未來走向,盡管在清華工作時也有很多改革計劃被否決、擱淺了,確實讓我想不通,但是這些都不是最終導致我辭職的原因。
■對話博士生二
母親當時就哭了 差點跪下來
■大學·賺錢
“我算是學校第一個炒股的”
身體微胖,戴著略厚的近視鏡,休閑西服,休閑鞋子,手里握著扳手正在與員工們交代著什么,這就是董冰。
與記者交談時,董冰說自己是個中國教育的特例,是個反向思維培養出的精英,在學生時代,他第一個與家里“斷絕關系”,第一個去炒股,第一個去拉廣告,他就創下了所在學校的三個歷史第一,都是為了賺錢。
1972年9月25日,董冰出生在常州,當時父親在哈爾濱工作,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定居哈爾濱。1989年,董冰父親糖尿病發作,雙目失明,醫生診斷可能活不過1991年。
“我的母親真是偉大,為了照顧父親,辭職自學按摩,幫助父親恢復治療,后來確實讓父親有所好轉,不但一只眼睛好了,還恢復了精神面貌。”董冰說,自己是獨子,1991年由于成績突出被直接保送進入本地的哈爾濱工程大學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看著家庭經濟一天天垮下去,董冰于1993年向父母公開提出,自己要與家里斷絕經濟關系,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當時父母都沒有怎么在意,只是隨口回答再說吧”。
董冰已經開始自己的行動了,先是去為一條新開的電子一條街拉廣告,每拉一條有1元錢的提成,后來每月固定收入在2000元,這樣每個月還能補貼家里1000多元,有了錢后,董冰配備了BP機,也敢下館子打“牙祭”了。
“我肯定算是學校第一個炒股票的學生,那時候全國也不過只有幾百只股票,一般的老百姓還不知道怎么玩呢。”董冰說,他在最后不玩股票時,幾只股票的賬戶上已經賺了5萬多元了。
■工作·讀博
1998年臨近畢業時,董冰的很多同學都是沖著團中央、人大等機關去了,這時清華大學行政處的一個朋友勸董冰留校,并且說可以安排他去后勤處工作,理由很簡單,在這里管理的是兩種人,一是近似文盲的大媽和阿姨們,一是全國的知識分子精英們,如果在這里干上三年的話,以后不管干什么都是享用不盡的“經驗財富”。董冰動心了。
“這樣我就從最低層的科員做起,打掃衛生,張貼布告什么都干,干得很賣力,平均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那時正趕上全國高校后勤改革,很多想法都能夠得到實現,我的工作也不斷受到肯定,最高峰時我一人兼任6個科長,”“那時候改革真的是大刀闊斧地干,我作為主要負責人創建了全國高校第一家物業公司,并通過ISO認證管理的企業除物業外還包括餐飲、娛樂超市等,年稅后利潤超過1700萬元。”
在實施后勤改革過程中,董冰也坦言,確實有不少發財的機會,“排隊送禮的情況都有,但是我有自己的信條‘當官不發財,發財不當官’,從進入這個位置后,我就丟棄了所有商業活動和公司股份。一心為學校做事。憑著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一路干到2001年任清華大學黨委保衛部副部長,校保衛處副處長。
“我一直都把當官發財認同為‘棺材’,這樣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我希望我的每一分錢都是干凈清白的,是能夠說得清楚的。”或許正是董冰有這樣的原則,才會出現辭職時的窘迫。
2004年9月,董冰被清華大學錄取為馬克思理論專業博士生。
我曾一人兼任6個科長
董冰說,自己應該算是國內學歷最高的修車匠了
記者:按道理說,你在清華大學工資是不低的,你父親走了以后你如果在清華繼續工作的話負擔比以前少了,最起碼有一個固定的收入還你這個債,創業是有很多風險的,你為什么選擇創業這條路?母親理解嗎?
董冰:我是7月22日晚上遞交的辭職信,可以說是半夜辭的職,辭職前并沒有告訴母親,回去后我和母親說了,母親當時就哭了,差點跪下來,想想我年紀不小了,還沒有結婚,現在這樣穩定的工作又辭了,我母親當時是哭著求我,說你不要辭職,當時我怎么回答母親的,不記得了,依稀記得只是說對不起,還說沒事的,很傷感。我覺得開弓沒有回頭箭,因為我覺得如果做一個企業的話,是要給企業安排很多后路的,所謂狡兔三窟,但我覺得作為一個創業者是不可以給自己留后路的,我當時跟我母親說,不管怎么樣,我必須把我所有的后路全部斬斷,這樣我才有可能成功,但如果我留著后路,我就一定不會成功。
■對話博士生三
惟一的房子被用來抵押借款
記者:那你后來又怎么決定到蘇州修車的呢?雖然身為清華的管理干部、博士生,是否考慮過市場不一定買賬?
董冰:記得李嘉誠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想創業,就應該做一件天塌下來都能賺錢的事情。”所以我就想到以修車為切入點,從最實質最直面老百姓的事情做起,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平臺,這個創業項目就是《AR電動自行車電池4S店》。
我一直認為行業沒有貴賤,中國的修車業現在仍然還是20年前的情況,而很多創業機會恰恰就在這些傳統行業中,至于市場是否買賬關鍵還在于自己的理念是否與現實合拍。父親教導我,頂天立地就是要切合實際。
來蘇州做首先要感謝吳志祥,他是蘇州的選手,2006年參加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時認識并成為好朋友,他推薦蘇州這個地方,春節前來到蘇州,我先是花30元錢買了一輛自行車到處溜達,跑修車攤做調查,最后決定回去退掉在北京設總部的想法。
回去的時候正是大年三十,在火車上一個人過年,很對不起母親,不但沒有陪老人過年,回去后為了有更多的現金流,把自己的唯一的房子也抵押給朋友借了一筆款,也就是一旦賠本了,我和母親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
■花絮·尷尬
■考研·清華
■對話博士生四
“臨時抱佛腳”考進清華讀研
博士生老板招不到大學生 打“博士”牌是合理利用資源
1994年年底,父親囑咐董冰應該努力考到北京讀研。董冰也想著自己還有一個承諾沒有兌現,“我10歲以前都是在常州由外婆帶大的,小時候外婆問我長大后考什么學校,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清華大學,那是我心目中一個非常神圣的殿堂。”
董冰說,外婆在自己初中時就去世了,但是自己對外婆的承諾一刻都沒有忘記過,也就是1995年,董冰用60天的時間突擊復習,順利考上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我這人學習方法很簡單,平時根本不怎么上課的,以前在大學出去賺錢時就是這樣,每次都是快到考試時回來突擊,就是臨時抱佛腳,連夜背書,然后進考場迅速答題,第二天睡醒后很快就忘記了,就是這樣子,而且學的是文科,私下里卻在留心理科,交叉學習,我喜歡涉獵廣泛。”
離開哈爾濱到京城讀書后,董冰將正在賺錢的股票全部給了父母。自己只帶著幾百元路費走了。“這是我的資產第一次歸零記錄。”董冰到清華大學一個月后就找到一家民辦大學做兼職老師,“那個時候講好的價格是3個小時100元,講課不累,就是騎自行車累,從清華騎到香山那家學校來回要3個小時,加上講課就是6個小時,一周賺300多元,這樣生活費就有了。”
說到自己的員工時,董冰說,這些人知識層面都不高,但是他愿意通過培訓讓他們都走上店長甚至公司的管理層,只要他們有這個決心,董冰還說至今都有些困惑,沒有招到大學生。
“現在每年都會報道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要不就一起打破頭地去考公務員,要不就是一窩蜂創業弄互聯網,眼光一直都是盯著上面的,有的都30歲了還“啃老”,中國的父母真是悲哀得可以,咱們的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了,高級職員不是非要打領帶、穿西服,不是非要拎個筆記本,關鍵還是你有沒有想法,愿不愿意吃苦,有想法了去賣安全套、去賣油條都有得做,不行你去農村找市場,肯定有項目,我現在在蘇州可以為了搶一個好店面住澡堂子,大冷天騎自行車淋到內褲都濕透了,有幾個大學生愿意干?”
董冰認為,大學生創業不應該是大款創業,不應該存在任何的泡沫,現在可以看看江蘇的、湖北的,全國當初炒作了多少大學生創業項目,試問現在還剩幾何?關鍵還是要看能不能落地生根,“我現在就是扎根下去,就算明天政府一紙文件說禁止了電動車,我還是會很快掉頭做傳統行業,去開雜貨店,去賣礦泉水都是出路。”
我還是要提醒自己:捧我的是媒體,如果我犯了重大錯誤,殺我的也是媒體,關鍵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記者:前段時間曾出過北大才子賣肉的情況,現在又出了個清華博士修車,人們不禁會把你們相提并論,你怎么看?
董冰:我認為和北大才子賣肉是絕對不同的,那位學生賣肉是被迫無奈的選擇,恰恰相反,我修電瓶車則是主動選擇的職業,如果一個著名學府畢業學生連自己都養不活,那他自己也要反思自己了,我為中國的傳統行業升級努力,也是希望憑借自己的智慧改變一部分人的命運,改變中國老百姓享受更好服務的狀況,我絕對沒有給清華丟臉,我希望清華將來能以我為榮。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是在靠著自己的能力腳踏實地地創業,應該算是自強不息吧,干的又是最基礎最為老百姓服務的實事,還能創造很多就業機會,發展中國的服務業,也應該算是厚德載物吧。
記者:現在看到你店堂墻壁上張貼著與馬云等名人合影,以及媒體對你的報道,還有在招牌上特地打出博士修車,乃至清華博士的牌子,是否有炒作之嫌呢?你自己會修嗎?
董冰:首先要看我弄出的這些是否都是事實,我只是在合理地利用資源,我沒有必要避諱這些,是什么就是什么,我又沒有騙誰去。另外,我現在已學會了修車,自己也會經常動手,但是更多的還是做管理。(記者 王彪 攝影報道)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