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對白: ...she was making these women read aloud to her. They were reading to her. At first we thought this guard, this guard is...more sensitive, she's more human, she's kinder.
專訪導演Stephen Daldry:
繼輝煌的舞臺導演生涯之后,Stephen Daldry由《跳出我天地》開始了電影導演事業。此片掀起了熱烈討論,受到了歡迎。接下來就是《時時刻刻》,一部由Michael Cunningham的小說改編而來的作品。該片為Daldry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他的新片《朗讀者》是由Bernhard Schlink的一部德國小說改編的。講述的是一個叫做Michael Berg的律師對他年少往事的回憶:在二戰后的德國,和一個比自己年長許多的叫做Hanna的女人的情欲往事。直到事后很多年,許多真相和秘密才為人所知。
Daldry和Cinematical聊關于裸體、道德以及改編此片的危險:“我們不想拍一部片子讓大家一看就想到Bernhard Schlink的《朗讀者》,我們只想做一部基于這個故事的電影……”
C:最初是什么讓你想改編這個故事?
SD:是主題。在學生時代,我在德國生活了很久,學習德語。成年以后,我又在柏林的皇家劇院工作了很長時間。所以我很了解這個國家。他所有的矛盾和陰影時刻讓我著迷。在20世紀,德國好像一直在一條錯誤的路線上。這個國家該怎么下去,一代又一代怎么發展,必須擺脫他們曾經創造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事實,這并不僅僅是讓人感興趣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C:《朗讀者》是關于罪惡和羞恥的。它講的是一般的電影不怎么會探討的兩種丑陋的情感。
SD:哦,我們當然感到需要對這本書負責,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書,是德國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品之一。所以,我們并不想做一部電影讓人一下就想到這本書,我們只是依據這本書來創作。關于這部電影的情感基調……我想你是對的,但我并不認為用電影方式很難處理。可能你是對的,這部電影的道德就是關于羞恥感的。
C:關于david和kate的關系,他無意識的進入了一種境地,實際上并不知道是錯誤的,直到看清事實。
SD: 我不是這么想的。對于David來說可能是。或者對于作者本人來說,這都是事實。他們是在一個還沒有被討論的時代里。戰后德國要掩蓋丑惡,實際上他們已經開始了……歷史需要被埋葬,這是一個新的國家,聯邦共和國需要向前,它吸收了馬歇爾計劃帶來的大量資金……用了17年的時間,社會才開始起步,才開始思索“發生了什么,到底發生了什么?” david,就是青年michael的扮演者是一個很單純的人,他在一個人人都在妥協的狀態里生活、愛和學習。然后,他戀愛了,這是Bernhard(書作者)想出來的最戲劇性的情節了,這是一段深深的充滿妥協的愛。由此引發一個問題“這份愛是毫無意義的嗎?是毒藥嗎”。對于他來說,是的。后來,這個男孩子發現自己中毒了,發現這份愛毫無價值。
C: 說到這段性關系,并不是要冒犯啊,我是說你拍攝他的方式,我覺得我看到了太多david的身體,我并不是說這是錯的,你對這樣的拍攝并不感到害羞是吧。
SD 哦,當然我并沒考慮女人該露哪兒男人哪兒不該露……我必須說的是,我發現一個典型的美國式問題……
C:和溫思雷特工作怎么樣,她精心準備并且融入了這個角色,呈現了精彩的表演…………
SD 是的。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準備和排練。她做了大量的功課,我也是。我們一起做了很多功課。做足功課的最大優勢,就是你在演出的時候會覺得更輕松。因為你可以隨時改變,可以創造,你知道你的意圖是什么。所以凱特變得特別放松,她一點也不會為她所做的功課所局限。對她來說,這只是一個很活躍的后盾。我對此很著迷。我覺得如果說我們在這部片子里教給david什么了的話,那就是準備的重要性。
C:你在腦海中做足了準備工作,那么操作的時候真的能夠拍到更好嗎?
SD 哦,在拍攝的時候,你首先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但這只是意味著你能更快的改變主意,你變的更有靈活性了。靈活性是關鍵。你隨時有想法了,并且你不會為此感到驚慌。你并不是坐在哪里,抓耳撓腮的說,“天那,今天我們要干嘛?”
C:還有Ralph Fiennes先生,和他工作怎么樣?
SD 他是我的老朋友,David Hare和我也很熟悉。是很好的合作者。我很喜歡Ralph的是,他很特別,作為一個演員,他的舉手投足,他的意圖性我都很喜歡。
C:David是改編者,他是改編這個劇本的第一人選嗎?
SD 我壓根就沒考慮過別人……我覺得David對于“道德泥沼”之類的東西會很感興趣。
C:有一個很棒的戲,就是溫思雷特說“我聽說那里有工作”,經濟落后工作機會缺乏會導致錯誤的政治選擇?
SD:大家可以事后去總結,但是人的第一選擇都是更直接的。在戰爭年代,她從西門子員工到成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守衛,各種歷史觀點都是沒有意義的。首先,奧斯維辛的工業區在進行經濟上的過度,納粹政權需要自己的公司,需要守衛,在電影里,并不確認是由西門子公司支付給她薪水還是轉由納粹集團支付。并不清楚。也許還是由西門子支付的。第二,戰爭時候,好多人被轉移走,并不確定到底要干什么。當然,他們不會被告知“哦,你要去一個死亡集中營……”,因為對于一個女人來說,做Hanna這樣的工作,她所被告知的關于死亡集中營的信息肯定少之又少。但是,一個集中營的守衛,她確實知道要做什么,但是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理解這意味著什么,“哦,我要去做一個守衛,那里有很多被囚禁的人,我要去看守那些犯人。”但是我想無論電影還是這本書最想說的,更多是一個文盲的事,所以,好,“我去做一個監獄看守了”“我去參軍了,我并不知道我要去伊拉克幫那些人送死”,你知道我的意思嗎?人們在那些可怕的地方死去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C:你覺得道德文盲還存在嗎?
SD:當然。(http://www.douban.com/review/1666657/)
考考你:
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英文。
1.記住撿出電池。
2.這家銀行注定要倒閉。
3.他們需要勇氣來繼續生活下去!
4.當工廠燒毀時,我們沒有能搶救出任何東西。
The Reader《朗讀者》精講之一 參考答案
1.Let's be open with each other.
2.Stay on your right hand side.
3.That is not achieved in a moment.
4.Do you take seriously his prediction of a government defeat ?
影片對白: ...she was making these women read aloud to her. They were reading to her. At first we thought this guard, this guard is...more sensitive, she's more human, she's kinder.
(英語點津Jennifer編輯)
點擊進入:更多精彩電影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