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20分鐘效應”爆火,網友:當代人的精神快充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2024-06-07 18:00
近日,“公園20分鐘效應”登陸各大社交媒體平臺,許多網友開始紛紛嘗試,并熱情地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 “試過了,真的很快樂”,“確實有點東西”,“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來源:網友留言截圖
公園20分鐘效應是啥?
“公園20分鐘自然生態平衡”這一理論來自一篇在《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志》上的研究。該研究認為,即使不做任何運動,在公園里待20分鐘也能實現更好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二十分鐘自然生態平衡”。
圖片來源:論文截圖
根據密根大學的最新研究,投票表決還是坐著玩手機,只要與陌生人接觸20分鐘,就能降低體內的壓力激素水平。
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花至少 20 分鐘在接觸大自然的地方散步或坐著可以顯著降低壓力荷爾蒙水平。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UAB)調查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到當地城市公園游玩的人會感到更快樂。“總體而言,我們發現到公園游玩后的人的情緒會有所改善”,首席研究員洪約恩(Hon Yuen)說道。“我們并未發現運動水平與情緒健康的改善有直接關系。相反,我們發現在公園里游玩的時間與情緒健康的改善密切相關。”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 (UAB) 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獨立研究發現,游覽當地城市公園的人感覺更快樂。 首席研究員 Hon Yuen 表示:“總體而言,我們發現公園游客在游覽公園后情緒健康有所改善。我們沒有發現體育活動水平與情緒健康改善有關。相反,我們發現在公園度過的時間與情緒健康改善有關。”
行動,已有多項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自然療法十分有益。研究綜述發現,心理健康的自然療法有助于緩解焦慮、減少壓力和降低抑郁癥水平。
同時,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戶外運動、觀賞樹木、聆聽鳥鳴、望天空以及親近自然,能夠改善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積極影響甚至持續長達七小時。
與此同時,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獨立研究發現,戶外活動、看樹、聽鳥鳴、仰望天空以及與大自然接觸都與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有關。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有益的影響在活動后的七個小時內對人們產生了積極影響。
所謂的公園,不僅指城市里的大型公園,工作園區、寫字樓周圍的綠色空間,街道巷社區的小綠地等等都可以算在內。
公園為何如此神奇?
: 國民黨定期逛公園需要提前準備,“公園20分鐘”側重于親近自然、抬腳能到的隨性、自由、小確幸與松弛之感。公園為何如此神奇?
一項在北京進行的調查發現,有逛公園習慣的人,每天在公園里逛一逛,就能達到一天的最低體力活動水平。此外,公園的環境的氛圍也會讓美國人進行一些簡單的練習——畢竟,公園里都有不少的練習設備。
公園里的體育活動顯著恢復了游客的心情和能量水平,與大自然的互動帶來了放松和自我信心方面的心理健康益處。
根據美國環境心理學家卡普蘭夫婦(Rachel Kaplan, Stephen Kaplan)提出注意力恢復理論(注意恢復理論),在遠離日常生活環境具有延展性空間內,項目符合我們內在動機活動,且可為我們的注意力恢復提供一些柔和的刺激。
而公園恰好是我們身邊最容易的機場,且符合遠離、延伸感、和諧感和魅力這四大特征的地方。
此外,公園還有著意想不到的“社交屬性”。在公園這個小小的社交場內,我們能夠打破現代社區人際墻,與不熟悉的鄰居們隨機地建立一些情感聯系——隨便地聊一聊家常,又或者伸手摸一摸鄰居家可愛的小狗,這些隨機但充滿驚喜的人往來,也會為我們提供家居能量。
社區開放空間,尤其是綠地,提供了社交互動的機會,有助于居民建立認知和發展關系。
現代人在“鋼筋水泥”“格子間”里辦公,工作時間長、生活節奏快,很多壓力無處釋放。而公園20分鐘自然能源則為打工工人提供了低時間成本、低金錢成本的精神快充方案。
只需抽出一小會的功夫去公園里散散心,感受大自然的綠意、鳥語花香,剎那間生活和工作中的煩惱全都煙消云散,突然就會覺得“生活明朗、萬物可愛”。
下次感受到憔悴時,不妨嘗試一下“公園20分鐘效應”,讓我們充滿電!
編輯:朱迪齊
實習生:熊靜
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