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高校出賣土地償還債務令人憂
教育部長周濟在國新辦發(fā)布會上介紹國家資助貧困生等情況。周濟稱,學生數(shù)量增加、教育質量提高要付出成本和代價。全國高校形成的債務大概2000多億。周濟以吉林大學為例,稱吉大從占地面積來說是全國最大的學校,可以通過置換土地償還全部債務。(9月12日新華網(wǎng))
據(jù)了解,我國公辦高校向商業(yè)銀行貸款辦學始于1999年,當時,高校緩解因大幅擴招面臨教育教學資源嚴重不足的局面,向銀行借貸了大量資金進行高校改造和校園建設等。中國社科院《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2005年以前,我國公辦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額達1500億~2000億元。有人估計,高校債務可能高達4000億元。有的高校不得不用新貸償還舊貸維持運行,個別的甚至資不抵債,“破產”隱患凸顯。如得不到很好解決,將可能給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一場深刻的危機。
從部分高校的負債現(xiàn)狀來看非常的嚴重。初步調查顯示,2003年和2004年,江蘇省的高校建設投資規(guī)模從過去的十幾億一下子上升到了每年八九十個億,僅次于全省交通建設,排名第二。審計廳透露的部分高校欠債信息有:南京財經大學貸款規(guī)模達8億元左右,南京郵電大學也有七八億元。南昌大學負債20億元,每年利息就要1.1億元,全校收入不到3億元,每年僅夠付息,采取用新貸款償還舊貸款的辦法維持債務。眾所周知的吉林大學目前共需償還30億元債務,每年要支付貸款利息多達1.5億至1.7億元。
高校負債累累,盲目擴招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明明只能容納一二千學生的學校,偏要多招收一倍到兩倍。學校熱衷于擴招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學生越多,顯示學校的地位越高,名氣越大,另一方面學生越多,眼前的收入就越大,表面上看有助于解決燃眉之急。殊不知學生越多長遠的支出越大,猶如滾雪球越滾越大。199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預算內教育撥款為420億元,2004年達到1047億元。擴招以來,每年遞增超過100億元。但是不顧客觀實際,如此加大力度的擴招,中央政府撥款無疑是杯水車薪。貸款擴招,擴招再貸款,高校在貸款泥潭中越陷越深。
這么些年來,高校可謂是多之又多,大之又大,許多原來的學院改成了大學,一些原來的中專改成了學院,教師還是那些教師,學校還是那些學校,有些高校名稱改得震耳欲聾,從校牌上看一些原本只是普通的學校一舉成了全省乃至幾省有名的大學。學校升級了,名氣大了,自然規(guī)格就不同,職別就不一樣,官員也就多了,有的高校學生才千把人,但是校長、副校長就有七、八個,系主任成十個,還有眾多的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真可謂是官滿為患,據(jù)課題組測算,截至2005年,76所央屬高校中有33所高校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院校合并。在擴招期間,經歷了院校合并高校的平均貸款規(guī)模為4.1億,與此相比期間未經歷合并的院校的平均規(guī)模為1.6億元,合并院校明顯高于非合并院校。
高校負債并沒有減弱一些人講派場,追求豪華的興趣。一些高校一邊大喊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成本過大,但是搞起建設來毫不含糊,買地皮,建花園,做賓館,花巨款搞慶典,一些豪華的設施,豪華大門成了當?shù)氐囊淮缶坝^,有的甚至高爾夫球也提到了議事日程。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部分高校貸款額度已大大超出了經濟承受能力,甚至無力償還貸款。有的收入只夠付銀行利息,有的連付利息也不夠。有關專家認為:“按照嚴格的財務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實已經破產。”
當然,高校不是一窮二白的空架子,它們有一定的資產,如前些年許多地方政府為了吸引人才,搞起了招“校”引資,給予了眾多優(yōu)惠政策,有的甚至將土地低價或無價奉送,許多學校瞅準這個機會大圈地盤,隨著土地的升值,這意想不到的暴利可能對債務的償還減輕不少的壓力。但是教書育人的高校到了賣土地的地步,這總不是件喜人的事。一是高校究竟有多少土地來賣,就是當年眼光獨特大征特征,這土地也多不到那去,還能長期賣下去?二是有些高校已經到了破產邊緣,早已經將土地拍賣和抵押了,或者說已有的土地遠不足以還債。三是賣土地吃完了祖宗飯,將來怎么辦?這些問題的存在并不是那么輕松就能解決,賣土地只能說是權宜之計。
高校要健康的發(fā)展,要立于不敗之地,可能還須從管理體制上下功夫,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辦校方針,而不是貪大求全,做些力不從心的事。 (羅瑞明)
來源:新華報業(yè)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