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銀泉
2002年6月9日,全國許多報紙都刊登了一條消息,說的是美國已故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一位表弟因為27年前的一樁兇殺案而被定罪,即將坐牢。但是,說來奇怪的是,這位殺人犯究竟是肯尼迪家何許人,不同的報紙卻有不同的說法。請看以下報道節選:
美國康涅狄格州最高法院6月7日宣布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表弟邁克爾·什凱格謀殺罪名成立,一起拖了27年的謀殺案終于了結。此案拖了27年之久,而且被告又是前總統的表弟,因此,這次審判引起了全美的廣泛關注。 (新快報,2002/6/9,作者:李宏偉,稿件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可是,要知道斯卡克爾與美國赫赫有名的肯尼迪家族有沾親帶故的聯系,系已故前總統肯尼迪的表弟。(羊城晚報,2002/6/9,作者:蔣建平)
以下是部分報紙的新聞標題:
肯尼迪表弟要蹲大牢(南京《現代快報》,作者李宏偉,稿件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27年沉冤讓肯尼迪表弟蹲大牢(《南京晨報》,作者李宏偉,稿件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肯尼迪的侄兒殺了鄰家少女 (南京《金陵晚報》,作者沈志珍)
上述報道中把這位殺人兇手的名字做了不同的翻譯暫且不去論它,但是,他的身份卻說法不一,難道他會像孫悟空一樣有變身術?非也,其實是那些譯者在處理新聞稿件的時候缺乏謹慎認真的態度才造成了這么嚴重的錯誤。
那么,這位殺人兇手究竟是什么人呢?其實,美國媒體的報道說的清清楚楚,他不是約翰·肯尼迪的親戚,也不是表弟,他是肯尼迪兄弟中排行老三的羅伯特·肯尼迪的妻子娘家的親戚,因此與約翰·肯尼迪毫無關系,即使有也是牽強附會了。請看以下兩則英文報道節選:
Kennedy Nephew Skakel Found Guilty in 1975 Murder
Skakel, 41, a nephew of Sen. Robert F. Kennedy's widow, Ethel, was jailed Friday after he was convicted in the 1975 beating death of Moxley. At the time, Skakel and Moxley were 15-year-old neighbors in wealthy Greenwich.( AP, June 8 2002,by John Christoffersen )
Possibly the richest Belle Haven family, and the most prominent, was that of Rushton Skakel. A widower with seven children, Skakel was an heir to a fortune earned by his father.
The Skakels' money, however, was not the only thing that distinguished them. In 1950, at St. Mary's Church in Greenwich, Rushton's sister Ethel had married a law student from a more celebrated Irish American family named Robert Kennedy. By 1975, both Robert, who became U. S. attorney general and then senator, and his brother Jack, who became president, had been assassinated. Ethel Skakel Kennedy was the second most famous of their widows.( May 18,1997, by Joel Lang,Hartford Courant)
從上述英文不難看出,這位肯尼迪家的親戚應該是羅伯特·肯尼迪的妻妹(小姨)家的兒子,也就是說應該是妻子娘家的外甥。這些譯者沒有認真考證就草率地處理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至少絕對不應該說是約翰·肯尼迪的親戚,第二,也不是什么表弟。當然,眾所周知,英語中關于親屬稱呼的名詞不如中文多,一個名詞可能是好幾個親屬稱呼,由此造成了我們理解上的困難,但是,即使對nephew這個英文單詞一時難以揣測,從英文報道也可以看出,至少
從美聯社的那篇報道中也可以肯定是羅伯特·肯尼迪妻子娘家的親戚,不是侄兒就是外甥,而《哈特福德信使報》則是更加清楚地表明他是外甥,而不是侄兒。
那么多的報紙出現了張冠李戴的錯誤,主要責任當然不在報社編輯,因為他們看到的稿件是中文的,在沒有核對英文報道的情況下當然難以判斷。主要責任在于譯者和作者的不負責任,近年來,除了官方通訊社之外,國際新聞稿還有一些自由撰稿人在翻譯,然后向全國各地報紙供稿,但是這些作者和譯者的水平可謂是參差不齊,翻譯國際新聞報道不是懂一點英語就可以勝任的。根據筆者對近年來這類由自由作者和譯者翻譯的國際新聞報道的觀察,張冠李戴錯誤,常識性錯誤,莫名其妙錯誤甚至嚴重錯誤經常出現,有時侯甚至新華社的稿件也時有錯誤。請看以下例子:
在宣布派國務卿去中東的記者會上,布什有兩句話屬于明確的政策表述。一句是,"夠了,足夠了"。意思是說,把阿拉法特監禁至今,把巴勒斯坦打得遍體鱗傷就該收手了?!堆虺峭韴蟆沸氯A社專稿,芮英杰,2002/04/09
這篇報道中的"夠了,足夠了",其實是英文Enough is enough,正確的理解是"應該適可而止",這樣才完全符合布什政府對以色列的政策,即對巴勒斯坦的軍事行動應該適可而止,絕對不能趕盡殺絕。不知道"夠了,足夠了"能夠讓讀者怎么理解?
其他重大錯誤和細小錯誤其實還有很多,許多譯者和作者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稿件被保證采用就不惜自由發揮,合理想象,添油加醋,隨意編造,結果,文章出來之后看上卻確實很生動活潑,但是,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客觀事實,有多少是在自己的書房里想象出來的呢?少數譯者英文水平和國際問題知識都有限,但是想到可以賺稿費,就什么都不顧了。遺憾的是不少報社的編輯還為這種稿件叫好,說寫得有水平。北京某報社一位國際新聞編輯所說,有些作者寫稿,明明一段話可以說明的事情,卻非要寫上三四段,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多賺稿費,因為稿費是跟著字數走的。但是,譯者和作者如此不負責任,給廣大讀者提供的是錯誤百出的新聞,長此以往,我們的新聞還有多少可信度呢?
新聞編譯雖然不一定需要像文學作品翻譯那樣字字對應翻譯出來,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刪節改寫,而且西方新聞的寫作手法和中文新聞的寫作手法差別較大,因此適當編輯整理是可行的,但是一個關鍵問題是,客觀新聞素材不應該隨意添油加醋或者曲解歪曲。筆者已經搜集了不少例證,為此在此呼吁,作者和譯者還有我們的報社,希望在報道國際新聞的時候采取認真務實謹慎的態度!聯想到幾年前南京一位作者在上海一家報紙上撰文指出某家雜志發表的文章有許多是編造的,為此雙方最后鬧上了法庭。不管如何,這一事情也再次說明,翻譯編譯外文撰寫的新聞報道以及其他文章經常出現的錯誤百出的現象確實存在而且必須引起我們重視了。
About the author: |
|
王銀泉,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授,碩士生導師,大學外語部主任。2007年4月由江蘇省省委常委集體討論入選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南京農業大學133人才培養工程英語學科學術帶頭人。南京農業大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總主持人。1996年獲國家留學基金首批資助。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留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并進修研究生核心課程。曾訪問英美。迄今為止已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和《中國翻譯》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文章13篇(依據2006年度CSSCI來源期刊)。主編教材1部,教輔圖書1部,參編詞典1部,在編專著2部。
|